“船越换越大,航道越来越宽,钱包越来越鼓。”“政府的服务越来越好,老百姓得到了大实惠,日子越来越有奔头。”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,连日来,记者赴杭州、嘉兴、湖州等地采访当地船民,对于多年来生活和事业发生的变化,船民们纷纷感慨、各抒胸怀,但在诸多不同感受中,“幸福”却是共同心声。
生活设施完备
船上更像家了
“天气这么热,你们还天天跑出去检查,来进来坐一会喝杯茶。”8月28日,记者和海事人员一起来到乍嘉苏线大桥南方码头,“浙嘉兴货03285”船老大陈德祥乐呵呵地喊道。因为经常跑附近的航线,他和附近海事工作人员已经成了老朋友。
听说记者要采访他跑船的生活,陈德祥来了精神。他告诉记者,他长期在嘉兴附近跑船,高中没毕业就进了工厂工作,结婚后感觉工厂赚得太少,夫妻二人开始一起跑船,到现在为止已经30多年,从最开始的挂浆机水泥船、铁皮船,到现在的钢制船,前前后后已经换了五次船了。
“基本上是以船为家,以水为生。”陈德祥说,“现在自己开的船45米长,419总吨,每次大概能装七八百吨,不像以前夏天蒸桑拿,冬天吹冷空调,洗澡还要到岸上洗。现在船上可比以前舒服多了,冰箱有了,空调有了,家用电器一应不缺,还能用手机电脑打发时间。”
与陈德祥有同样感受的还有“浙嘉兴货02179”轮年近六旬的船老大吴长辉。他也是一位有着30多年跑船经历的老船长,记者见到他时,他正在船尾纳凉,身边围着他的爱人还有两个孙子。
“现在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航道变大变深了,服务区和锚地多了。这样船大起来,我们船上的生活设备自然也就有地方了,家人也可以上船一起生活,船上更像家了。”说起船上生活的变化,吴长辉感触颇多,他告诉记者,多年来他一直都是在江浙一带跑船,以前的航道窄,船也小,年轻的时候只能带着老婆上船,要是带着孩子上船就拥挤不堪,船上环境也不好,孩子们上船就是吃苦。
“有时候孩子真要上来住几天,都是要到码头装卸货时才可以登船,因为航道上一路航行都没有可以靠的地方,不是航道边上水深太浅,就是护岸附近没有缆桩,都靠不上,想让家属上下船很困难。”吴长辉说,“现在就方便多了,每次从浙江嘉兴到江苏去,想在哪靠都特别方便,有锚地和综合服务区,下船买个菜也方便,生活质量改善了不少,航道建设真的是贴近我们船员民心的好工程。”
手机办理业务
不用来回跑了
年近58岁的何广科和老婆王桂花都是山东巍山人。他们是一对常年相伴于水上的夫妻,作为船员,他们在工作中携手走过了30个年头。如今,他们带着34岁的儿子何召青一同在“萧航集002”上跑船。
一家三口以船为家,实现了幸福的小康梦,作为内河航运事业变化的亲历者、见证者,他们更是感慨万千。
信息化时代的到来,何广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。尤其是近几年,智能手机的兴起,让“撑船”这个老行当也焕发了新活力。以前船舶报港、签证、过闸登记等一系列业务都需要到现场纸质记录办理,而现在杭州有了“港易通”“船闸通”“自助报告系统”等手机APP,安装后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全部业务。
“老革命碰到新问题了。”何广科有点不好意思,“刚开始不会用智能手机,也担心年纪大了这些时髦东西学不来,后来看大家都用起来了,就跟着儿子慢慢学,学会了以后是真的觉得方便很多!”
信息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便捷的服务,更是实实在在的费用节省。何广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以前进港出港的时候船都要停靠2次,现在直接可以在手机上办好,每一个航次能省200—300元油钱。“以前过船闸要按船舶吨位收费,现在过闸费又给我们减免了,一次能省600多元。其他费用不算,去钱塘江一来一回光闸费就能省下1300多元。而且我听说杭州这里的鸦雀漾锚地正在搞提升,以后能就近给我们船员提供很多生活服务,又能方便不少!”说到这里,何广科脸上乐开了花。
在“皖铜陵货5968”轮上,牟修德正拿着手机和家人视频聊天,对于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,与家人微信视频聊天是他每天最开心的事。
他告诉记者,自己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,后来跟着家里亲戚出来跑船,到现在也将近10年了。“现在的科技发展太快了,以前有什么事情,自己在船上干了一段时间回家,像是睁眼瞎一样,与周围的人交流会有点障碍。”牟修德笑着说,“现在有手机,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公开和政策的推送,还有各种消息都能够很方便地看到,如果有什么船上业务不知道的,打海事部门电话咨询下基本上都能得到答案,航道封航等信息只要关注一下公众号基本上也就清楚了,很少再有‘睁眼瞎’这种尴尬的事情发生了。”
政策优惠多了
事业更有奔头
今年40岁的杨华海,已经是拥有8条船的“船老板”了,回想起20年前刚开始做学徒学开船时的场景,再对比现如今有滋有味的小康生活,杨华海感叹:“党的政策好、政府服务好、真是赶上了好时代。”
杨华海告诉记者,2000年他中学毕业后,选择了船员这一职业。当时,杭州富阳的挖沙船很多,杨华海通过学习考取了船员证后,开始给别人做船员,在富春江上来回跑航次。“给别人跑了3年船后,我看国家形势越来越好,水运经济也越来越繁荣,就通过贷款,自己打了一艘300吨左右的货船,自己给自己做起了船员。”给自己跑船,杨华海的干劲更大了,“水上生活虽然辛苦,但是一年下来,能挣个20万呢!为自己打工再辛苦也不嫌累!”
杨华海介绍,随着水运发展,近年来,国家各种优惠政策也稳步跟进,水上许多收费都被减免了,航养费、货港费、船港费、浙北干线费等费用开始逐步取消,一艘船一年的收费减免就能省下5万左右。
趁着国家政策好,水运环境好,杨华海“乘胜追击”,船打了一条又一条。现如今有8条船的杨华海已经不再自己开船了,而是做起了“船老板”,主要做船舶的管理工作。
说起这20年来的变化,杨华海心中只有感叹,从开船打工仔到拥有人生第一条自己的船,再到现在成为“船老板”,杨华海的小康路,正是乘着国家发展的东风,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。
在湖州,“安吉川达21号”内河集装箱船上,船老大刘殿魁也直言:“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。”刘殿魁长期跑长湖申航道安吉至上海,运送当地竹制品绿色家居外贸产品。270公里的航程,往返一趟需四五天。在他眼里,这条江南运河,现在的航道越来越宽,运输船也越换越大。
“航道拓宽了,沿岸整治了,水乡村庄也越来越美了。”刘殿魁的妻子刘阿娣说,近些年湖州在搞改革,以前运沙子石子,现在运集装箱,好政策一波接一波,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。